- 威海“智慧居家養老”入選全國優秀案例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14 0:00:00
科技賦能,數字應用。作為老齡化程度居全省首位的城市,威海把智慧養老作為優化提升養老服務的新引擎和新動能,作為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養老服務的重要手段,納入智慧城市建設整體統籌規劃,高站位推進,大力推廣互聯網+物聯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有效解決智慧養老需求難對接、服務難落地、質量難監管問題。
日前,民政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公布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51個優秀案例名單,威海市鋪開‘三張網’ 打造智慧居家養老工程案例上榜,
搭建政府+市場+社會全方位聚力的信息網,有效破解智慧養老需求對接難
堅持政府主導,打造1+2+N智慧養老信息體系。1是指投入 1100 萬元,采用新三網融合技術、整合各類養老服務資源,建成全省首個市域一體、覆蓋城鄉的市級綜合養老服務信息平臺。2是指通過打造大數據庫、開通居家養老服務熱線,實現養老服務供給與居家老年人需求的精準對接。投入 400 多萬,建立涵蓋全市所有老年人基本信息的大數據庫,實現對老年人的年齡分層、地域分布、居住狀況、子女情況、養老服務需求等數據多維度的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為養老服務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打造覆蓋城鄉的居家養老服務熱線,政府加大補貼力度,對 21 萬入網老年人每戶每月補貼 10 元話費,發放具有SOS 一鍵呼救、服務一鍵聯通功能的老年話機。目前,熱線在網用戶達 82 萬人,日均受理來電 3500 余件,八年來累計受理服務事項 350 余萬件,提供上門服務 40 余萬次。N是指市級綜合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不斷升級,實現功能拓展,已發展成為涵蓋智慧化服務體系、智慧化管理體系、智慧化營銷體系、智慧化運營體系四大體系,連接政府、加盟商、養老服務組織、老人、子女五大群體,匯集養老地圖、主動關懷、防走失智能監管等 15 個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養老服務信息體系。
堅持市場化運作,引進培育智慧養老服務品牌,完善四級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把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作為重要抓手,吸引更多專業服務機構,通過市場化運作,形成智慧養老創新深入發展的新局面。市級層面,委托5A 級社會組織運營威海市智慧養老服務中心。通過虛擬養老院模式,為老年人提供養老咨詢、日常生活照料、智能設備聯動、APP 和微信線上商城等點單式智能養老服務。搭建實體展廳,讓老人零距離體驗各種智慧化養老產品,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運營,滿足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先后榮獲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中國智慧城市養老服務領域優秀單位等榮譽。縣級層面,依托盛泉、萬福苑等本土養老服務品牌,建成一批智慧化的縣級示范養老機構,通過向外輻射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一網統管。鎮街層面,引進日立解決方案(中國)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智慧養老服務企業,打造龍山湖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等一批高標準、智能化的鎮街養老服務中心。通過智慧養老服務指揮中心,將老人、家屬、鎮街醫院、家庭醫生、養老服務商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需求、服務、監管一體化鎮級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社區層面,培育沐浴陽光、祥福家等居家養老服務品牌,打造一批智能居家養老服務站,構建321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3即區民政、街道、社區三級監管,2即助老卡和志愿者卡兩張卡,1即 N 個服務商、社會組織同參與的一張網,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助急等六助服務,實現實時定位、緊急呼叫、自動報警、健康管理等功能。
深挖社會養老資源,創新打造幸福公益銀行,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打造威海市積分養老服務中心,依托市級綜合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創建幸福公益銀行專欄,借力信用體系建設成果,引入助老服務積分兌換個人信用積分海貝分制度。截至目前,參加活動人次數達 3萬余人次,活動積分 60 余萬分。率先探索信用管理+志愿服務+暖心食堂模式,通過信用積分平臺,引導農村巧廚娘志愿服務隊參與助老餐廳服務運營。
織密生活照料+醫療健康+精神慰藉全天候響應的服務網,有效破解智慧養老服務落地難
生活服務快速響應。居家養老服務熱線整合各類服務加盟企業 3258 家,面向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務類、生活咨詢類、政府購買服務類和緊急救助服務四大類二百余項服務。只需一個電話,專業的照護服務就會派送到家。在電話語音服務的基礎上,開發微信小程序、居家服務查詢一體機、網上商城、手機 APP 等多渠道開展服務。創新實施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市級綜合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低保、特困、重點優撫對象等六類困難群體,每人每月提供 30—60 小時(600—1200 元)的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服務,累計服務老年人 300 多萬人次。開展失智居家老年人防走失智能定位手環項目,發放防走失手環 4萬余只、智能腕表 1180 部,與 110 警務平臺三方聯動,實現電子圍欄報警 2629 例,成功幫助 146 位老人安全回家。推進開放式助餐服務,通過自動生成就餐二維碼,社區、村居老人或其子女線上提交服務需求,逐步實現線上點單、在線結算、實時記錄。
醫養健康服務觸手可及。應急救助一鍵調度。在老年話機、防走失手環等智能終端設備設置 SOS 一鍵呼救功能,老人如遇身體突然意外,按鍵發出服務請求,市級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就會第一時間聯系家人、醫院并同步推送老人備案的健康信息,使老人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醫療救助,實施緊急救助 467 例。試點為困難孤寡老人發放照護包,安裝智能監護1+6系統,感應孤寡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生命軌跡,實施 24 小時健康安全防護。將老年人信息數據庫和衛健委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數據對接,形成醫養結合養老信息數據。
主動關愛服務情暖人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以語音呼叫服務的方式,為全市獨居老人、農村留守老人提供包括緊急救助、生日祝福、用藥提醒、節日問候等項目的主動關懷服務。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主動關愛萬余次,在為獨居老人提供有效的防疫指導、緩解焦慮情緒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筑牢標準化+精準化+規范化全過程管理的保障網,有效破解智慧養老服務監管難
推行標準化建設。針對各項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先后制定 368 項標準,被確定為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對加盟企業服務情況實行 100%電話回訪,建立信用獎懲制度,對回訪滿意率高、服務質量好、信譽度高的企業進行獎勵,反之納入誠信黑名單。
實施精準化管理。強化政府購買服務主體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管理,對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對象實行一人一碼,工作人員上門掃碼服務,確認位置、時長和質量,確保居家服務落實落地。投入 360 萬元打造智慧消防養老平臺,對全市社區日間照料場所的用電安全、消防防水系統、燃氣使用情況進行 24 小時實時監測和智能風險管理。
實施規范化管理。合理配置養老服務資源,建立規范化智慧養老服務長效監管機制。如對全市 500 余處城鄉老年餐桌進行信息化監管,實行刷臉就餐,對餐廳布點、套餐銷售情況、總銷售額等數據利用智慧大屏進行實時監測,對廚房等重要部位全程布控,保證老人放心享用一餐熱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