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民政:厚植民生向民心凝心聚力繪藍圖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10 0:00:00
十年來,南通民政堅持黨建引領,立足為民解困,聚焦養老服務,著眼基層治理創新,拓展社會力量參與渠道,走出一條具有江海特色的民政之路,用民政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省率先推進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制度改革,重塑困難群眾急診救助鏈;在全國率先打破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界限,用實踐率先蹚出一條優勢互補、持續發展、多方共贏的鏈式養老特色之路;創新構建南通特色小組(鄰里)五微三有微自治模式。......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南通民政系統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民生重點領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用一件件落地的實事讓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創新黨建服務品牌
健全民生保障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南通民政始終旗幟鮮明講政治,將黨的全面領導體現到民政工作各領域、各層級、各環節。
南通不斷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第一書記制度有效落實,局黨組成員一崗雙責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進一步提升;創新形成一支部一品牌的融合黨建服務品牌格局,市民政局親民善政黨建品牌連續3年獲評優秀黨建服務品牌。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全面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形成黨史學習教育一支部一行動南通民政特色;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00余場次,時長超1900小時,為2萬余名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指導。持續領導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全市357家市屬社會組織全部建立黨組織或選派黨建工作聯絡員。
十年來,南通全面構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為基礎,臨時救助、重殘救助等專項制度為配套,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救助體制,建立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綜合聯動協調機制,出臺《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
持續提升救助水平,全市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從2012年的每人每月447元、348元提高到2022年的每人每月780元,實現全市保障標準一體化。十三五以來,全市支出城鄉低保金21.1億元、特困供養金15.47億元,城鄉特困供養標準全部達到當地上年度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直接惠及全市6.3萬名困難群眾。
南通積極創新救助方式,率先推進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制度改革,重塑困難群眾急診救助鏈,支出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金1.02億元;建立和完善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啟動聯動機制28次,發放物價補貼近2.1億元,受益275萬余人次。今年,在全省創新實施低補保項目,投入近1500萬元為全市12.4萬名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六類低收入困難對象購買補充醫療救助保險。
有效加強救助精準,建立了凡進必核、動態常核的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機制,不斷加強核對系統縱向橫向的數據對接和升級改造,完成核對事項25萬余人次,有效提升社會救助工作的精準度。
創新鏈式養老模式
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南通搶抓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醫養結合試點、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及長三角區域養老一體化首批試點等機遇,著力強化制度設計、優化政策環境、健全體制機制、深化改革創新,在全國率先打破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界限,將機構專業服務延伸、輻射到社區、家庭,用實踐蹚出一條優勢互補、持續發展、多方共贏的鏈式養老特色之路。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真抓實干成效明顯,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獲得省政府督查激勵。在民政部、財政部組織的第二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綜合評估中獲評優秀地區。創新鏈式養老服務模式入選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優秀案例。公共服務質量養老服務領域滿意度測評結果位居全國第四。
南通積極推進長三角養老一體化試點工作,分別與上海市長寧區、崇明區共同簽署《長三角區域養老一體化服務協作備忘錄》,促進區域間養老服務資源要素充分流動和高效配置。養老服務規劃不斷發展;啟動《南通市區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2022-2035年)》編制工作,制定《南通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努力讓廣大老年人享有身邊、家邊、周邊的高質量養老服務。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298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979處,養老總床位8.7萬張。街道(鄉鎮)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及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均實現全覆蓋。全面推行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制度,全市2.17萬名特困供養對象實現應保盡保,超44萬老年人接受居家上門養老服務。
鏈式養老服務模式成效明顯,全市27家養老機構承接運營了47家街道(鄉鎮)日間照料中心,為706個社區提供專業化、精細化養老服務;護理型養老床位達3.9萬張,占機構養老床位的68%。社會參與熱情不斷增強。全市社會資本投入養老服務達12億元,民辦(營)養老機構達到235家,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養老床位達6.8萬張,占比78%,帶動就業6000余人。
創建現代慈善之城
匯聚多元共治合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南通積極創新構建現代慈善之城,創造性提出打造全省領先、全國聞名的慈善之城工作構想和實施路徑;搭建人人參與慈善平臺,實現全市鄉鎮(街道)、村(居)慈善組織全覆蓋,連續成功開展三屆南通慈善獎評比活動,共選樹慈善先進典型115個;創新設立張謇慈善基金,深入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參與慈善公益事業。南通入選第四、五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百強榜,十年來累計籌集善款超37億元,救助困難群眾180余萬人次;建成中華慈善博物館,充分發揮中華慈善博物館慈善地標作用,開展慈善公益類活動107場。
通過基地社會化運行+公益創投扶持的培育模式,南通累計投入約6500萬元大力培育社會組織,初步形成黨建引領、覆蓋廣泛、類型多元、充滿活力的社會組織發展格局。全市已有2181家社會組織通過等級評定,占比42%。
黨的十八大以來,南通不斷創新社區治理體制機制,全市政社互動實現鎮(街 道)全覆蓋,基層民主自治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大力推行五社聯動機制,探索搭建社區+平臺,培育示范點246個;推進新型農村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于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施方案》,開展一村(社區)一品新型農村社區治理三年行動,因地制宜培育評選十大品牌。充分發揚民主,成功組織三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村級組織凝聚力顯著增強。大力推進社區三有三會協商與基層有事好商量議事協商有機融合,建成50個村級議事協商示范點,獲評省基層治理十大創新經驗。南通不斷突破社區治理創新,構建南通特色小組(鄰里)五微三有微自治模式,推進建設實體化小組(鄰里)服務處 3762個,培育特色微項目1200多個。五微三有模式成為 2020年度全國民政工作會議宣傳主題之一,獲評江蘇現代民政創新成果、全省28條基層改革經驗案例之一、全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項目等。
十年來,南通加強規范管理,專項社會事務能力穩步提高。在全省率先發布進一步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方案,積極探索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司法認定現實障礙及應對機制。研究制定了南通市《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建設運營規范》地方標準。提高集中供養孤兒、散居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至2760、2200元/月。全市配備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2029名,實現鎮(街 道)、村(居)全覆蓋。健全市縣鎮村四級聯動機制,完成8家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26家省級兒童關愛之家示范項目建設工作。
多年來,南通全面建立和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普遍實施惠民殯葬政策,推廣節地生態安葬,加快建設殯葬服務設施,實現鎮級公墓全覆蓋;婚姻登記規范有序,省內領先全面實現婚姻登記全城通辦跨市通辦與跨省通辦;促進城鄉統籌,區劃布局更趨協調優化。
十年來,南通民政踔厲奮發、庚續前進,與民心同向,切實給廣大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感。下一步,南通民政系統將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凝心聚力,不斷提高為民履責、為民服務水平,不斷開創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
-
下一篇:養老也“智能”了

